沒有設計思考不會怎樣,但是用了設計思考會很不一樣

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—強調以人為本、擁抱創意、動手思考三大核心思想,設計思考是為了幫助人們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,並讓思考的過程更加貼近使用者內心的需求。

設計+思考

美國知名設計公司 IDEO 的創辦人 David Kelley,發現在解決關於「設計」相關問題時,總會提到「思考」這兩個字。而 IDEO 也發明了許多改變人類生活的設計產品,例如 Apple 的第一支滑鼠、第一支讓兒童使用的牙刷。David Kelley 也將過去在 IDEO 用於解決議題的思考方法,整理成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的授課教材,設計思考也逐漸成為許多名校的熱門課程。而 IDEO 執行長 Tim Brown 也曾說過:「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,考慮人的需求、行為,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。」

設計思考 5 步驟

而設計思考大致上分為 5 個步驟:同理、定義、發想、製作原型、測試,以下介紹這 5 個步驟分別代表什麼。

  1. 同理心(Empathy):設計思考的第一階段,透過觀察、訪談使用者、詢問「為什麼?」等方式,找出使用者的問題及需求。
  2. 定義(Define):將同理階段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拆解並分類,試著用一句話描述出使用者的痛點,並考慮問題會影響到的利害關係人,或是有哪些使用者會想解決此問題。
  3. 發想(Ideate):在發想階段盡情發揮創意,將所有天馬行空的想法都列出,可以先不考慮可行性。發想完畢後,團隊再進行討論,將可行性、實用性納入考量,並選出最佳的點子,邁向下一步開始製作。
  4. 原型(Prototype):延續發想階段收斂出的最佳點子,利用低成本快速製作出產品的原型,協助團隊盡早發現問題,避免產品上架後要修改會有大量成本,且技術上也較為困難。
  5. 測試(Test):最後一步驟,就是要讓使用者實際操作原型,並從中蒐集使用者的反饋,將產品進行迭代修正。且在此測試階段,也要同步使用第一步驟的同理心進行觀察,以達到最理想的產品。

案例分享

認識完設計思考五步驟後,以下介紹設計思考的典型案例之一:

相信提到吸塵器的大廠牌,應該有許多人都會想到 Dyson,雖然沒有過多的廣告行銷,卻在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。

Dyson 品牌的創辦人 James Dyson 觀察到灰塵容易堵塞在集塵袋,造成吸塵器的吸力降低,於是他開始改良研發吸塵器。團隊花了 5 年的時間,製作出 5000 多個吸塵器原型,最後才有了現在的 Dyson。除了吸塵器之外,Dyson 的產品都是透過不斷修正、嘗試多樣的試驗,才能有如此的高效能、便利,同時還保有產品的獨特性。

雖然生活中沒有設計思考不會怎樣,但是若能善用設計思考解決問題,會發現它其實能帶來很不一樣的結果,讓產品或生活更加便利及特別。往後要處理議題或是開發新產品時,不妨使用設計思考的概念來發想吧!


分類: